诉讼保全就像打官司前的"保险锁"。简单说,就是在法院判决前,先想办法把对方的财产"冻住"或"扣住",防止他偷偷转移财产,导致将来赢了官司却拿不到钱。
举个例子:老王借给小李50万,小李赖账不还。老王起诉后,发现小李正在偷偷卖房子。如果不及时采取保全措施,等官司打完,房子早被卖掉了,判决书就成了"空头支票"。
这种情况就像"盲人摸象",很多当事人因此放弃保全,结果赢了官司却执行不到财产。
我曾代理一个案子,当事人就是通过对方朋友圈晒的新车照片,查到车辆登记信息后成功保全。
律师可以申请法院开具调查令,查:
银行账户(需提供具体银行名称) 房产信息(需提供大致区域) 证券账户(需知道开户券商)小贴士:调查令不是"万能钥匙",要有初步线索才能申请。
现在很多法院开通了"点对点"查控系统,可以查询:
全国范围内的银行存款 车辆登记信息 工商登记信息但要注意:不是所有法院都开通此功能,且一般需要提供担保。
在合法范围内:
在行业圈内 discreetly(谨慎地)打听 通过熟人了解对方经济状况 对提供有效线索者给予适当报酬注意:绝不能采用非法手段,如跟踪、偷拍等。
如果知道别人欠对方钱,可以申请冻结这笔"未来收入"。比如:
公司的应收货款 未结算的工程款 待发放的分红这个办法经常被忽略,但其实很管用。
当财产保全困难时,可以考虑:
禁止对方转让房产 禁止变更股权 禁止处置特定物品这类保全不需要掌握具体财产,但要有充分理由。
担保是必须的:申请保全通常需要提供担保,可以是现金、保函或实物,一般要求相当于保全金额的30%左右。
错误保全要赔偿:如果保全错了,造成对方损失,申请人要赔钱。所以线索必须真实可靠。
时效很重要:保全措施不是永久的,要注意与诉讼程序的衔接,判决后要及时申请执行。
去年我代理的一个货款纠纷案:客户只知道对方公司名字,其他一无所知。我们通过:
查工商档案找到股东信息 通过股东信息查到关联公司 在关联公司交易记录中发现银行账户 最终成功冻结了对方账户,案件调解结案。财产保全就像一场"法律游击战",既要讲策略又要守规矩。遇到困难不要轻易放弃,多问专业人士,总能找到解决办法。记住:法律永远保护积极主张权利的人,但绝不纵容违法取证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