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能否申请财产保全?一文讲清关键问题
疫情期间,许多企业或个人面临债务纠纷、合同违约等问题,担心对方转移财产导致自身权益受损。这时候,财产保全就成了维护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那么,疫情期间到底能不能申请财产保全?具体如何操作?本文用大白话为您解析。
简单说,财产保全就是向法院申请“冻结”对方的财产(如存款、房产、车辆等),防止对方在官司打完前偷偷转移,确保将来判决能执行到位。
常见场景:
别人欠你钱不还,你起诉前怕他卖房跑路; 合同纠纷中,对方可能转移公司资产; 离婚时担心配偶恶意变卖共同财产。答案是:可以! 疫情期间法院正常运作,但可能因防疫政策调整流程(如线上提交材料、电子担保等)。关键注意以下几点:
紧急情况优先处理 如果对方正在转移财产(比如突然低价卖房),法院会加快审核,甚至48小时内裁定冻结。
材料准备要齐全
申请书(写明保全理由、金额、财产线索); 担保(可用保险公司保函或自己提供房产、现金担保); 证据(合同、欠条、转账记录等)。线上办理更便捷 许多法院开通“移动微法院”或电子诉讼平台,足不出户就能提交申请。
财产线索要具体 疫情期间执行人员可能受限,如果只说“对方有存款”但不说银行账号,法院很难操作。最好提供:
银行卡号、房产地址、车辆车牌号等; 公司名下的财产可查工商登记或公开信息。担保方式灵活化
传统担保:自己押现金或房产(可能疫情期间不便); 保险担保:买一份“财产保全责任险”(费用低、手续快)。保全期限别过期 冻结银行存款最长1年,动产2年,房产3年。疫情拖延开庭时,记得提前申请续封!
保全错误要赔偿 如果最终官司输了,或保全金额远超实际债务,你可能要赔对方损失。务必评估清楚再申请。
费用成本
申请费:根据保全金额按比例缴纳(比如1万元以内交50元); 担保费:保险担保通常按保全金额的1‰~3‰收费。疫情期间财产保全不仅能申请,而且因纠纷增多反而更必要!关键做到:
证据扎实——证明对方欠钱或违约; 行动要快——发现对方异动立刻申请; 方法正确——找对财产线索,选合适担保。遇到复杂情况(如对方财产在国外),建议咨询专业律师,避免操作失误。
(注:本文依据《民事诉讼法》及疫情期间司法实践整理,具体流程以当地法院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