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保全的“保险锁”:你需要了解的5个关键点 (文/陈法言)
小李最近遇到件烦心事——老王欠他50万一直不还,起诉后怕对方偷偷转移财产。律师建议他申请“财产保全”,可小李听得云里雾里。其实财产保全就像给债务人的财产上了一把“保险锁”,今天就用大白话讲透它的核心条款和实操要点。
简单说就是“提前冻结”。打官司前或过程中,向法院申请查封、扣押、冻结对方财产(如房产、存款、车辆),防止对方在判决前转移财产,确保将来赢了官司能拿回钱。
比喻:就像网购时平台“冻结”买家货款,等确认收货再放款,避免卖家跑路。法律规定了3个硬条件(《民事诉讼法》第104条):
存在风险:对方正在卖房、抛售股票等可能转移财产的行为; 情况紧急:不立即保全,将来判决可能无法执行; 你有担保:需提供相当于保全金额30%的现金或保险公司保函(例外:追索劳动报酬等案件可不担保)。法律规定以下财产不得保全
:
✓ 债务人唯一的住房(除非抵押房);
✓ 低保家庭的生活费;
✓ 医疗急救款项。案例:2021年杭州某企业因保全错误,赔偿对方停产损失80万——保全是把双刃剑,用错反伤自己。
总结
:财产保全是法律赋予的“先手棋”,但要用准、用稳。建议行动前做好两点:
① 收集足够财产线索(可委托律师调查);
② 评估对方财产是否值得保全(别出现保全10万花费8万的情况)。
遇到复杂情况,最稳妥的方式还是咨询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