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财产保全后,还能正常经营吗?
在企业经营中,财产保全是常见的法律手段,比如债权人申请冻结公司账户、查封设备或房产。很多老板担心:财产被保全了,公司是不是就瘫痪了?其实未必。关键在于如何应对。下面用大白话讲清楚。
财产保全的核心是“限制处置权”,而不是“剥夺使用权”。举个例子:
账户被冻结:钱不能转出,但可以收款(除非法院明确禁止)。 设备被查封:贴封条的不能动,但没贴封条的照常用。 房产被查封:不能卖,但可以继续办公或生产。结论:只要不是“活钱”全被冻死,或核心生产资料全被封,公司仍能运转。
提前预防:
避免“公账私用”,个人债务别用公司财产担保。 分散银行账户,不把所有资金集中在一家银行。快速反应:
收到保全裁定后,15天内可提异议(如保全金额过高)。 主动与债权人协商,用担保换解封(比如提供保函)。合法“绕行”:
若被冻账户是主要账户,申请开立新账户用于紧急支出(需向法院备案)。 被查封的机器若需维修,可申请法院监督下操作。如果财产被保全导致资金链断裂:
重整或和解:向法院申请债务重组,争取经营缓冲期。 破产保护:通过破产程序暂停执行,保住优质资产。财产保全是“紧箍咒”,但不一定是“断头台”。只要及时应对、灵活调整,很多企业能挺过难关。核心原则:保现金流、留生产工具、争法律空间。
(注:具体操作需结合案件细节,建议咨询专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