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合作、工程建设或借贷等场景中,履约担保是一种常见的保障措施,用来确保合同一方能按时履行义务。但如果出了问题,这笔担保的钱到底由谁出?谁来还?很多人搞不清楚。今天我们就用大白话讲明白。
履约担保,简单来说就是“保证人”向“受益人”承诺:如果“被担保人”不按合同办事(比如不按时完工、不还钱等),保证人就要替被担保人承担责任,可能是赔钱,也可能是继续履行合同。
常见的履约担保形式包括:
银行保函(银行作为保证人) 担保公司担保(专业担保机构提供) 保证金(合同一方自己交钱押着) 保险担保(保险公司承保)一般来说,谁需要担保,谁出钱。比如:
工程承包方(乙方)向业主(甲方)提供履约担保,通常是乙方自己找银行或担保公司办,费用自己承担。 借款人向银行借钱,银行可能要求提供担保,借款人自己找担保公司或抵押物,费用自己掏。 买卖合同中,卖方可能要求买方提供履约保证金,买方自己交钱。例外情况:如果合同特别约定“甲方承担担保费用”,那可能由甲方出钱,但这种情况较少。
关键问题来了:如果被担保人(比如乙方)违约了,担保的钱谁来还?分几种情况:
例子:
小王承包工程,找银行开了100万履约保函。结果小王干到一半跑路了,业主(甲方)找银行索赔,银行赔了100万给甲方。
然后,银行会找小王要这100万,如果小王不还,银行可能起诉他,甚至查封他的财产。✅ 谁需要担保,谁出钱办
(通常是乙方/借款人)。
✅ 违约后,银行/担保公司先赔钱,再找违约方追债。
✅ 保证金被没收就没了,保险担保会影响信用。
✅ 签合同前务必看清条款,量力而行!希望这篇文章能帮你搞清楚履约担保的“钱”到底怎么算!如果有具体问题,建议咨询专业律师或担保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