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一场伤害案件(如人身损害赔偿、交通事故赔偿等)只是第一步,拿到法院的胜诉判决并不意味着对方会主动赔钱。如果对方故意转移财产、拖延支付或直接耍赖,即使赢了官司,也可能拿不到赔偿款。因此,财产保全在伤害案件中仍然非常重要。
财产保全是指为了防止对方在诉讼期间转移、隐匿财产,导致判决后无法执行,原告可以向法院申请冻结对方的银行账户、房产、车辆等财产,确保胜诉后能顺利拿到赔偿。
财产保全分为两种:
诉前保全:在起诉前申请,适用于情况紧急(如对方正在卖房、转移存款)。 诉中保全:在诉讼过程中申请,大多数伤害案件采用这种方式。很多人以为打赢官司就万事大吉,但现实中,很多被告即使败诉也会想方设法逃避赔偿,比如:
转移财产:把钱转到亲戚名下,或者低价卖掉房子、车子。 拖延时间:故意上诉、申请执行异议,拖到原告放弃。 直接赖账:名下没财产,法院执行时也查不到钱。如果原告在诉讼时没有申请财产保全,等到判决生效后再申请执行,可能发现对方早已“没钱可赔”,导致胜诉判决变成一纸空文。
严格来说,财产保全一般在诉讼过程中申请,如果已经拿到胜诉判决,通常不能再申请保全,而是进入强制执行阶段。但要注意:
如果对方上诉:一审赢了但对方上诉,案件还没最终生效,这时仍可以申请财产保全,防止对方在二审期间转移财产。 执行阶段的财产控制:虽然不能叫“保全”,但可以向法院申请查封、扣押对方的财产,效果类似。打赢伤害案件只是开始,真正拿到赔偿才是关键。如果对方有财产但可能转移,一定要在诉讼阶段申请保全,否则即使胜诉,也可能面临执行难的问题。建议在律师的帮助下,尽早采取法律措施,确保自己的权益不受损害。
(本文为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