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正升担保,我们为您提供法院财产保全担保,解封担保,继续执行担保,工程类所需要的银行保函,履约保函,支付保函等
公司动态
预付保函是收款银行吗
发布时间:2025-08-16 20:04
  |  
阅读量:

《预付保函是收款银行吗?一场关于信任与风险的文字游戏》

去年在迪拜的贸易展上,我和一位做建材出口的老张蹲在展位旁抽烟。他吐着烟圈突然骂了句脏话:“妈的,又得开预付保函,银行那群人比海盗还精!”我问他为什么不用信用证,他翻了个白眼:“买方说这是‘行业惯例’——可你猜怎么着?他们的收款银行转头就把钱冻了三个月,说是‘风控审查’。”

这让我意识到,预付保函和收款银行的关系,像极了婚姻中介和民政局:一个负责撮合信任,一个负责执行规则,但最后谁真正兜底?答案往往让人心凉。

1. 银行扮演的角色:担保人还是裁判员?

理论上,预付保函是银行替买方做的“信用抵押”,承诺“如果卖方违约,银行赔钱”。但实操中,银行更像是个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掮客。

我曾见过某中资银行的风控总监私下吐槽:“开保函时我们按合同走流程,真出了纠纷?第一反应是查买方有没有在我们这儿存过款。”这很讽刺——银行对卖方的偿付能力吹毛求疵,却对买方的道德风险睁只眼闭只眼。毕竟,收款银行和开证行常常是同一家,左手赚手续费,右手压资金,横竖不亏。

(这里插个暴论:预付保函的本质,是银行把贸易风险包装成金融产品卖两次——一次收卖方的保费,一次吃买方的存款利差。)

2. 那个被刻意模糊的灰色地带

法律上,收款银行确实不是保函的直接当事人。但问题在于:当买方凭保函索款时,银行真的会像机器人一样“见索即付”吗?

去年印尼有个案例:买方声称收到的钢材规格不符(实际是码头卸货时淋了雨),收款银行却火速冻结了卖方80%的保函金额。卖方律师拍桌子骂“这和抢劫有什么区别”,银行方的回应堪称教科书式甩锅:“我们只认单据表面一致性,质量问题请找仲裁。”

你看,银行在这里既当不了公正的裁判,也不愿做纯粹的通道。他们最擅长的,是把水搅浑后躲在《UCP600》的条款后面数钱。

3. 我的建议:把银行当对手盘,而不是保姆

如果你是被要求开保函的卖方,记住三条血泪经验:

咬死“见索即付”的例外条款。比如加上“必须提交独立检验报告”才能兑付——虽然银行会皱眉,但总比事后被恶意索赔强。 查收款银行的“黑历史”。有些银行(尤其某些新兴市场本土银行)和买方根本是利益共同体,业内人都懂。 留一手“脏手段”。我认识个浙江老板,每次开保函前会“无意”透露自己和开证行分行长的合照——后来他的保函索赔纠纷总能48小时内解决。

尾声:金融游戏的隐喻

回到标题的问题:预付保函当然不是收款银行,但它暴露了贸易金融最荒诞的真相——

我们以为银行是信用桥梁,实际上它们只是收费站;我们以为保函是保险绳,实际上它经常变成买方的勒索信。

下次听到“行业惯例”四个字时,建议你学老张的做法:把烟头碾灭,笑着问一句:“惯例对谁有利?——要不我们谈谈信用证?”


相关tags:
yzs226
yzs226
已为您复制好微信号,点击进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