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遇到了一起侵权纠纷,准备起诉对方时,却发现对方最近有些「不对劲」,比如:开始转移财产、隐匿财产,或者听到风声要「跑路」……这时候,你该怎么办?
别担心!这时候可以通过诉前财产保全来保障你的权益,避免赢了官司却拿不到赔偿的窘境。
通俗地说,诉前财产保全就是在起诉之前向法院申请采取措施,对对方名下的财产进行冻结或者监督,避免对方转移财产,从而为日后的胜诉裁决提供保障。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申请诉前财产保全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有足够事实证明对方正在转移财产或存在转移财产的风险。比如,对方突然低价出售大量资产、将财产赠与他人、隐匿财产等。 没有采取保全措施将难以执行。比如,对方名下没有固定资产、没有固定工作、没有固定住所等,导致即便胜诉也难以执行赔偿。 请求的事项是原诉讼的标的物或者与原诉讼的标的物有关。比如,你准备起诉对方要求赔偿100万元,那么诉前财产保全的对象也应该是价值100万元的财产。如果满足上述条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申请诉前财产保全:
准备材料:写好诉前财产保全申请书,并提供证据证明对方存在转移财产的风险或行为,以及原诉讼与保全的相关性等。 选择法院:向原诉讼管辖法院或者财产所在地法院提交申请。如果情况紧急,可以向就近的人民法院申请,但需要在3日内将申请材料转交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提交申请:提交申请时,需要缴纳申请费,并提供被保全人的财产线索。 法院审查:法院在收到申请后,会在48小时内作出是否采取保全措施的决定。如果决定采取保全措施,则会向申请人及被保全人送达民事裁定书,并通知相关单位协助执行。在申请诉前财产保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申请时机:诉前财产保全需要在起诉之前申请,如果已经起诉,则需要申请诉讼财产保全。 证据充分:需要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对方存在转移财产的风险或行为,否则法院可能不予支持。 范围适当:保全的范围要与原诉讼的标的物或金额相当,不能过度保全。 及时起诉:法院采取诉前财产保全措施后,申请人需要在15日内提起诉讼,否则法院将解除保全。小张在一家公司工作,最近公司出现了资不抵债的情况,小张担心公司会转移资产,导致自己应得的工资无法得到保障。于是,小张向法院申请了诉前财产保全,要求冻结公司名下价值相当于其工资数额的财产。法院审查后,同意了小张的申请,并及时对公司财产进行了冻结。最终,小张顺利拿到了应得的工资赔偿。
诉前财产保全是保障权益的重要手段,可以有效避免赢了官司却拿不到赔偿的风险。在满足相应条件下,可以通过以上步骤及时向法院提出申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需要注意的是,诉前财产保全需要在起诉前申请,并提供充分证据,保全范围也要适当,避免过度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