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保监会近期发布《关于开展村镇银行风险监测和监管评级的通知》,旨在通过构建村镇银行监管评级体系,对村镇银行实施动态监测和风险评估,提升监管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在此背景下,村镇银行发起行函成为规范村镇银行发展、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一环。
村镇银行作为支农支小的金融机构,在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和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银保监会高度重视村镇银行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通过加强监管和引导,不断提升村镇银行的风险防控能力和服务实体经济水平。村镇银行发起行函正是这一监管思路的体现,旨在规范村镇银行的发起设立、股权管理和风险防控,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
村镇银行是经中国银保监会批准、在农村地区设立、主要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自2006年首批村镇银行成立以来,村镇银行在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填补“三农”和小微金融服务空白、助力乡村振兴和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根据中国银保监会数据,截至2022年年末,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1651家,覆盖31个省份的1306个县(市、旗),县域覆盖率达70%,其中,中西部地区组建1065家,覆盖782个县。从机构数量看,村镇银行在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占比超过35%,是机构数量最多、单体规模最小、服务客户群体最下沉的地方法人银行机构。
村镇银行贷款主要投向县域农户和小微企业,单户500万元以下贷款占比接近90%,户均贷款30.5万元,农户和小微企业贷款占比分别为46.2%和64.7%,贷款平均利率6.1%,有效满足了县域农户和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截至2022年年末,全国村镇银行存款余额1.6万亿元,贷款余额1.3万亿元,存贷比81.3%,存款主要用于投放贷款,贷款主要用于支持农户和小微企业。
银保监村镇银行发起行函是村镇银行发起设立和运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发起行函的规范发放,有利于促进村镇银行稳健可持续发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村镇银行发起行函是银保监会向拟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商业银行或其分支机构出具的函件,主要包括对拟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指导意见、商业银行或其分支机构的职责等内容。发起行函的出具,有利于规范村镇银行的发起设立过程,确保村镇银行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开展业务,促进村镇银行规范发展。
股权管理是村镇银行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银保监会通过发起行函,明确商业银行或其分支机构作为村镇银行主要发起人的职责,包括对拟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可行性进行研究、组织拟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准备工作、对村镇银行进行长期股权投资等。发起行函的规范发放,有利于加强村镇银行股权管理,确保村镇银行股权结构清晰透明,股权关系稳定,股权变更规范有序,维护村镇银行稳健运行。
村镇银行发起行函是银保Multiplier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有利于加强对村镇银行发起人的监督管理,推动村镇银行防范风险。村镇银行发起行函通常包括对村镇银行发起人的资格审查、对村镇银行发起人的监督管理等内容。银保监会通过发起行函,明确商业银行或其分支机构在村镇银行发起设立和运营过程中的责任,督促其加强对村镇银行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及时识别和防范风险,维护村镇银行的稳健运行。
银保监会高度重视村镇银行发起行函的规范管理,确保村镇银行发起行函的发放过程严格、公正、透明。
银保监会严格审核村镇银行发起人的资格,确保发起人具有良好的财务状况、健全的治理结构和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发起人应主要包括商业银行或其分支机构,并符合《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规定。银保监会通过发起行函,明确发起人的资格要求,包括对发起人的注册资本、资产规模、盈利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等方面的要求,确保发起人具有足够的实力和经验参与村镇银行的发起设立和运营。
银保监会加强对村镇银行发起人的监督管理,督促其切实履行发起行函规定的职责,确保村镇银行发起设立和运营过程符合监管要求。银保监会通过现场检查、非现场监管等方式,对村镇银行发起人进行持续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发起人存在的问题和风险,维护村镇银行的稳健运行。
银保监会通过官方网站、新闻媒体等渠道,及时公布村镇银行发起行函的相关信息,包括发起行函的发放数量、发放对象、主要内容等,确保发起行函的发放过程公开透明。同时,银保监会积极回应社会关切,通过新闻发布会、访谈等形式,介绍村镇银行发起行函的相关情况,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发起行函的相关制度和流程。
银保监村镇银行发起行函是规范村镇银行发展、加强村镇银行股权管理和推动村镇银行防范风险的重要举措。银保监会通过发起行函,加强对村镇银行发起人的监督管理,促进村镇银行规范发展,推动村镇银行更好地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助力乡村振兴和地方经济发展。村镇银行发起行函的规范发放,是银保监会加强村镇银行监管、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的重要体现,也是促进村镇银行稳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