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建财产,是违反建设用地规划或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而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设施。而违建财产登记,则是对这些违章建筑进行登记,保存证据,以利于后续的处理和处置。那么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更好地进行违建财产登记,确保保全执行呢?
一、违建财产登记的意义
违章建筑往往存在安全隐患,影响城市规划和公共利益。通过违建财产登记,可以及早发现,及早处理,避免其对城市发展和居民人身安全造成危害。此外,违建财产登记还能有效地维护政府执法形象,提高行政效率。在登记的同时保存好证据,便于后续的法律程序和执行,是违法建设处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二、违建财产登记的对象和范围
违建财产登记的对象主要是两类:一是已拆除或待拆除的违章建筑的遗留物;二是在建违章建筑。
其范围则包括:对建筑主体、附属物进行详细登记,如建筑位置、面积、结构、装修情况等;建筑工地现场的机械设备、材料等易动产也应进行详细登记;对相关责任主体也进行登记,包括业主、施工方、设计方、监理方等。三、违建财产登记的准备工作
违建财产登记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
调查走访:对违建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包括建筑现状、业主信息、施工情况等。此步可采用问卷调查形式,更加高效。同时,还应了解周边居民的意见和建议,以期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
收集证据:收集违建证据材料,包括现场照片、视频、证人证言、相关合同、票据等。尤其要注意固定好建筑现状证据,建议邀请公证机构进行公证,以保证证据的真实性。
核实信息:通过房管、户籍等渠道,核实业主、施工方等信息,确认其身份信息、联系方式是否真实有效。
四、违建财产登记的具体步骤
违建财产登记,可参照以下步骤执行:
现场勘查:对违建现场进行详细勘查,绘制现场平面图,测算建筑面积,并拍照取证。
查封:对违章建筑及相关财产进行查封,张贴封条,禁止业主、施工方等相关责任主体进行任何操作。同时,应明确告知其查封原因、查封内容和查封时间等信息。查封期间,可对违建进行看护,以防止被破坏或擅自拆除。
编制清单:根据勘查情况,编制详细的财产清单。清单应包括财产的具体情况、位置、数量、价值等信息,并注明所有权人、管理权人或使用权人。财产清单应经业主或其代理人核对无误后签字确认。
登记造册:将财产清单及相关信息进行系统化整理,编制登记表,包括违章建筑基本信息、责任主体信息、财产清单等。此为违建财产登记的关键步骤,应确保信息真实、详细、完整。
送达保全通知:向业主送达保全通知书,告知其财产被登记保存的原因、方式和期限等内容,并要求业主配合相关工作。送达过程可邀请公证机构公证,确保送达效果。
后续处置:违建财产登记后,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例如,将违建纳入城市更新项目,进行合法化改造;或由政府主导,组织拆除;也可根据业主意愿,由业主自行拆除,恢复原状。
五、案例分析
以某市“海悦花园”违建处置为例,该项目为在建违章建筑,在举报后经调查发现,业主为某房地产开发公司,施工方为某建设工程公司。执法部门在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后,对该项目进行封停工处理,详细登记了建筑主体、装修材料、机械设备等财产情况,并送达了保全通知书。由于准备工作充分,执行过程顺利,业主也积极配合,最终该项目被和平拆除,处置工作获得周边居民好评。
六、小结
违建财产登记是城市管理中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涉及多方主体,需要多部门协同合作。在登记过程中,应注意证据收集与固定,确保工作严谨、有序、可追溯。此外,还应注意与业主、居民等各方的沟通,争取其理解与支持,使执行工作更加顺畅。通过以上步骤,确保违建财产登记工作有序进行,有效保全违建财产,为后续处置工作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