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保全是指在民事诉讼程序中,为了保证诉讼目的的实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采取一定的保全措施。常见的诉讼保全措施包括财产保全、证据保全、行为保全等。
保全请求是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的一种申请,目的是要求法院根据事实和法律规定,对相关财产或证据进行保全,以防止被对方转移、毁灭或损害。
然而,在实际诉讼中,由于案件的进展和情况的变化,有时候双方当事人可能需要增加原先提出的保全请求。
增加保全请求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一、新增证据:当事人发现新的证据可以证明自己的权益或证明对方的过错时,可以向法院增加对相关证据的保全请求。例如,原告发现与案件有关的新文件或交易记录,可以要求法院对这些证据进行保全。
二、财产增值:在财产保全请求中,当事人可能希望法院更新财产估价,以反映财产当前的价值。例如,原告请求冻结被告的银行账户,但被告的账户余额发生了变化,原告可以向法院申请更新冻结金额。
三、新的损害情况:在行为保全或证据保全请求中,当事人可能发现对方采取了新的行动或有新的损害行为,这种情况下可以向法院增加保全请求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当事人提出增加保全请求时,应当根据具体案件情况详细说明新增请求的事实和依据,并提交相应的证据材料供法院审查。法院在审核增加保全请求时,将考虑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案件的进展以及增加保全请求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等因素。
需要注意的是,增加保全请求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够获得法院的支持和批准。法院将根据具体案件进行综合判断,并作出合理的裁决。
总之,诉讼保全是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制度。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如果发现需要增加保全请求,应当及时向法院提出,并根据法律程序和要求,提交相关材料,以维护自己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