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保全是指在诉讼过程中,为了确保诉讼目的能够有效实现,对被诉行为人财产或其他涉案物进行冻结、查封、扣押等措施的一种法律程序。适用于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保护权益的情况,可以有效防止被告人在诉讼期间转移、变卖、损毁相应财产。
在一般情况下,诉讼保全措施是在起诉和立案后不久执行的。原告首先需聘请律师向法院提出申请,陈述案件的相关事实和理由,并提供充分的证据加以证明。法院将根据申请的紧急性以及证据的可信度来决定是否支持该申请。如果法院认为有必要保全,会发出相关的裁定进行保全措施的实施。这样一来,被告就不能再随意处置相应的财产。
通常情况下,诉讼保全会在被告收到法院裁定书后不久得知。根据法律规定,法院会将裁定书送达给被告,被告可以通过邮寄、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接收。一旦被告收到诉讼保全裁定书,就意味着对方财产受到了限制,被告将无法自由处置相关财产。
作为原告申请人,你也可以通过适当的渠道得知诉讼保全的执行情况。一般来说,法院在进行诉讼保全后会及时通知申请人,并提供相应的文书证明。这样,原告就能够知道诉讼保全是否顺利执行,以及被告是否遵守了相关规定。
总体而言,在传统的司法程序中,诉讼保全后通知对方需要一定的时间。法院需完成一系列的手续和程序,才能将裁定书送达给被告。因此,被告可能在几天、几周甚至更长时间后才会知晓诉讼保全的实施。但即便如此,法院会尽最大努力确保相关程序的效率,并且对于紧急的保全申请,会争取尽快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