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保全是指在诉讼过程中,为了保护当事人的权益或维护案件处理的需要,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者自行裁定,采取一定措施对案件的当事人、财产或其他物品进行保护的行为。
诉讼保全程序是民事诉讼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诉讼保全需要提供以下条件:
首先,当事人必须具备诉讼资格。只有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主体条件的个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才能作为当事人参与诉讼,并提出诉讼保全申请。
其次,诉讼保全申请必须具备合法性和合理性。合法性是指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应该符合法律规定的范围和条件;合理性是指当事人提出的诉讼保全申请应该是真实、合理、必要的,不能显得过于苛求。
再次,当事人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支持诉讼保全申请。诉讼保全是一项临时措施,法院需要在未经审理的情况下就作出相应保全措施。因此,当事人必须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证明其诉讼请求的依据,并且证据足以使法院相信有必要采取保全措施。
最后,当事人需要支付一定的保全费用。在申请诉讼保全时,当事人通常需要向法院支付一定金额的保全费用。保全费用的收取,一方面可以起到限制滥用诉讼保全权利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减轻法院负担,提高司法效率。
总之,在提出诉讼保全申请时,当事人需要具备合法的诉讼资格和充分的证据支持,并且申请必须具备合法性和合理性。此外,还需要支付一定的保全费用。只有符合以上条件,当事人才能顺利申请到诉讼保全。在实际操作中,当事人应该积极配合律师的工作,提供相关证据和资料,并确保诉讼保全申请的合法性和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