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保全是指在诉讼过程中为了保护当事人的权益,采取一些临时措施以防止可能发生的损失或难以弥补的后果。诉讼保全主要包括财产保全和行为保全两种形式。
财产保全是通过冻结、扣押、查封、评估等措施,限制被申请人的财产行使权利,确保将来能够进行执行。而行为保全则是通过禁止令、恢复原状令、制止侵权行为等措施,限制被申请人的行为自由,防止继续造成损害。
那么,诉讼保全能否被查出来呢?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诉讼保全是以申请书的形式向法院提出的,而申请书会在案件受理之后进入立案程序。这意味着申请书及其内容会被记录并保存在相关的案卷资料中。
其次,一旦法院经过审查认为申请保全的理由充分,并符合法定条件,法院就会作出冻结、扣押、查封等具体的保全措施,同时对当事人进行通知。这些措施及相关的决定、通知都会在法院的文书中有所体现。
此外,在进行诉讼保全时,法院还会派出法警或其他专门工作人员,执行具体的保全措施。他们会根据法院的指示进行财产查封、扣押等操作,并将相关的情况记录在相关的笔录或报告中。
除了法院内部的记录和证明文件之外,诉讼保全还有可能在律师机构、公安机关、金融机构等单位留下痕迹。比如律师可能通过起草申请书等办理诉讼保全手续,而金融机构可能根据法院的冻结令对被申请人的账户进行冻结。
总之,诉讼保全是诉讼活动中的重要环节,涉及到各个方面的人员和机构。其整个过程都会产生相应的记录和痕迹,能够被相关机构和人员查找和查询。因此,一旦涉及到诉讼保全,即使没有直接关注诉讼的当事人也很难逃避。
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诉讼保全的记录和痕迹可以被查出来,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能随意获取和查询。只有相关的当事人、法院、律师、执法机关等具备合法权限的人员才能够获得相关信息。
综上所述,诉讼保全是能被查出来的,其相关记录和痕迹会在法院、律师机构、金融机构等单位留下。对于涉及诉讼保全的当事人来说,他们应该对自己的行为有所警惕,并妥善处理相关问题,以免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和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