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财产纠纷上,保全措施是被诉方的一项常规应对措施。保全的具体形式可分为财产保全和证据保全。其中,财产保全主要任务是对债务人财产采取一定措施,以确保诉讼让渡标的的实际存在和保全价值,保障债权人的利益。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财富积累不断增加,财产保全在实践中也越发重要。但是,人们对财产保全的了解却相对较少。那么,财产保全能查到吗?
财产保全是法院根据债权人的申请,对债务人可供执行的财产进行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在财产保全的过程中,法院会依据执行案件的特殊情况,对不同的财产采取不同的保全方式。因此,对于常规保全方式,我们可以通过查询公告、媒体报道等途径,获得相关信息。比如,如果债务人被查封了房产或其他财物,那么该信息会被登记并公开发布,债权人可以通过查询公告了解到这部分信息。而对于银行账户的冻结等措施,一般以口头通知的方式告知当事人。因此,这种情况下,债权人需要通过信函、电话、法院等方式获取相关信息。
当然,特殊情况下,债务人可能会采取一些掩盖财产信息的手段,如转移财产、虚高负债等,此时债权人需要通过法院的执行程序获取证据,并通过司法鉴定、调查等手段,查明债务人的真实财产情况。
总的来说,财产保全的信息应该是可以被查询到的。但是,在实践中,财产保全涉及的信息较为敏感,因而不会公开透露。但是,债权人在依法申请财产保全的同时,在执行程序中也可以通过法院、公证处、律师事务所等途径,获得相关信息并确保自己的正当权益。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保全并非万能的。保全措施的采取必须在法律和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合理、必要。对于债权人而言,要充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并在保全前充分评估案件,避免保全措施导致债权人企图追讨债权失败的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