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资产管理条例:保障公共财产的安全和利益
浙江省资产管理条例是为了规范和保障省内公共财产的安全和利益而制定的法律标准。该条例于2019年5月1日正式施行,共计72条。下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该条例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一、范围和对象
该条例适用于全省行政机关、公共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包括国有资产、集体资产和私有财产等,以及其他属于公共财产范畴的财产。涉及到的管理对象包括资产的所有权人、使用人、承租人、承包人等。
二、资产管理
该条例对资产的管理做了详细规定,包括资产的收集、登记、评估、处置等。在资产的鉴定、评估和处置过程中,条例规定必须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也就是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侵犯广大公民的利益,必须尊重法律规定的程序。
三、责任和义务
该条例规定了行政机关、公共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责任和义务,以及资产管理工作中的相关责任和义务。例如,在资产处置的过程中,必须遵守法律规定的程序,不能私自处理公共财产。同时,在发现资产安全风险和损坏时,有责任立即报告相关主管部门并采取合适的措施加以应对。
四、监督和管理
该条例还对资产管理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做了详细规定,要求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部门,加强对资产监督和管理的力度,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厉打击各种侵害资产安全和利益的行为,构建全面有效的监管体系。
总之,浙江省资产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有利于促进全省资产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保障公共财产的安全和利益,提高行政机关、公共机构和企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