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法律援助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法律保障制度。它是指国家为经济困难的当事人免费提供法律援助服务,为其维权解决法律疑难问题,保障其合法权益的一种法律救助方式。然而,许多人对法律援助的免费性质存在误解,认为法律援助始终是免费的,而事实上并非如此。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在某些紧急情况下,法律援助是完全免费的。比如,如果当事人面临刑事诉讼,而家庭经济状况十分困难,此时申请法律援助,状况符合国家法律援助的资格条件,那么申请人将完全免费得到执业律师的援助。同样,在一些紧急民事案件中,申请人如果符合条件,也可以获得完全免费的法律援助。
其次,需要知道的是,虽然法律援助本身可能是免费的,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当事人仍需要承担相关的费用。比如,如果经济状况不太困难,但仍符合国家法律援助的条件,此时申请人得到的法律援助仅限于一些免费咨询和法律指导,而不得超过一定的时间和服务范围,如超过此范围,申请人还需承担相关律师费用。
此外,申请人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才能申请获得法律援助。比如,如果申请人已经有律师代理或者已经获得了其他有关部门的救济措施,那么就不能再申请法律援助。
综上所述,法律援助并非完全免费,而是受到一定限制和条件的限制。该制度的目的是帮助那些无力应对法律诉讼费用的人获得应有的法律援助服务,保障其合法权益。在发起法律援助申请之前,建议申请人仔细了解国家法律援助政策,并且评估其自身的经济状况和申请条件,以便更好地规划法律援助资源的利用。